美大选一夜逆转!哈里斯开始自救,特朗普突然喊话中国,态度巨变
据财联社报道称,美国媒体最新调查发现,经济学家预计,按照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经济议程发展,通货膨胀率、国家赤字和利率可能都会比他的竞争对手、副总统哈里斯(若当选)的情况要高。在10月初开展的调查里,68%的受访者表示,他们觉得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,在其第二个任期内,美国的通胀率相比哈里斯当选总统时上升得会更快。该比例较这家机构7月份调查时高出了12个百分点。
拜登于去年为阻止特朗普再次参与竞选煞费苦心。首先,拜登方面给特朗普扣上“诈骗罪”的罪名,试图将其送入监狱;而后,在看到此举未能奏效之后,又千方百计地剥夺特朗普的参选资格。然而,未曾料到这一系列操作竟起到了反向的助力作用,极大地提升了特朗普的人气。众多美国民众认为这无疑是公然的政治迫害,进而对特朗普越发同情,出现了态度上从反感厌恶到支持拥护的转变。拜登或许未曾料到,自己的这些操作最终竟是自食恶果。倘若特朗普真的重回白宫,这对于中美关系而言,确实并非利好消息。
美国彭博社对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、前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采访,地点是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。在采访过程中,特朗普为自己的关税政策进行了辩护。特朗普认为,关税能够对美国经济起到刺激作用,并且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等。他还宣称,在一直觉得美国很愚蠢的中国人眼中,美国通过关税政策会让他们难以置信地发现美国“变聪明了”。在特朗普的观念里,关税近乎是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方法。据彭博社的报道,在此次采访中,特朗普多次反驳经济学家的预测。他坚称自己的关税计划既不会把成本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,也不会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。
日前,特朗普于其最新的一场竞选集会上发表演讲。演讲伊始,他就提及中国。特朗普宣称,若自己再度成为总统,第一个电话将会打给中国,要求中国履行之前达成的协议,并且他向民众保证,中国肯定会应允他的要求。特朗普所说的这个协议,是他在之前任期内,中美曾签署的一份价值500亿美元的农副产品采购协议。这份协议后来中国未能完全履行,然而责任在于美方。因为当时中国答应签署该协议的前提是美方承诺降低部分关税。
当然,为了向民众展示自己对中美关系的“管控能力”,特朗普也并非始终保持对华强硬态度。不久前,他还特别强调,俄罗斯和中国并非美国的敌人,在他看来,中美能够相处得十分融洽。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在向美国民众暗示,如果他当选,中美关系必然会发生改变,而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利大于弊的。美国大选的结果如何,中国并不关心。但是,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都应当清楚,中国不主动挑起事端,但也绝不怕事,如果试图将中国当作竞选的垫脚石,最终只会摔得很惨。
展开全文
特朗普如今显然已被逼至绝境,哈里斯显然也留有后手,这后手便是继续“开空头支票”。近期有消息显示,哈里斯打算推出一项新的经济提案,其旨在助力美国人积累财富,还将制定经济激励手段来扶持美国企业,这一政策是哈里斯的“王牌”,也许会在本周公布。大家都清楚,当前美国政府承受着巨额赤字的重压,别说是给民众发钱了,就算是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都已经是拼尽全力了。哈里斯的这一空头支票能不能兑现,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。然而,美国的选举政治不应该把中国牵扯进来,美国方面的任何挑衅行为都将遭到有力的反制。
随着特朗普和哈里斯之间的差距持续缩小,并且特朗普的竞选力度不断增强,于是拿中国来说事儿,声称“特朗普再次当选只会‘让中国再次伟大’”就变得理所当然了。在近几十年来的美国总统选举中,不拿中国说事儿就不像是美国总统选举,这几乎成了一种共识。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是如此。过去,更多的是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,利用“中国威胁论”等做文章。而在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,在继续拿台湾等问题说事的同时,又多了一个所谓“特朗普再次当选只会‘让中国再次伟大’”的手段,而且这是民主党的独家手段。
拜登政府在国家金融政策方面毫无节制地开支,致使美国债务不断攀升。在高利率的影响下,美国的经济状况糟糕到仿佛距离颁布破产令仅一步之遥。特朗普的情况则有所不同。他明确表态介入乌克兰事务是在浪费时间,这种观点得到了马斯克的支持。而且,SpaceX在高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似乎也为特朗普增添了不少光环,仿佛让他成为了被命运眷顾的“天选之子”。美国七月的非农数据营造出了美国将降息的市场氛围,八月的数据也是如此。从当时的形势来看,如果美国宣布降息,这对于民主党哈里斯来说是极为有利的。或许这些数据背后存在着财团的影响力。
摇摆州投票开始的首日,佐治亚州就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情况:有25.1万选民参与投票,这一数字相较于上一届直接翻了一倍。这种高涨的投票热情背后,不仅蕴含着民众对政坛变革的期望,还隐藏着对现状不满的深沉情绪。哈里斯高调宣称:“我并非拜登的延续!”这话听起来像是一种独立姿态,但实际上却是一步险棋。与拜登划清界限意味着她试图摆脱包袱,然而民主党内部的包袱真的能够甩掉吗?这一表态或许是一种策略转型的信号,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失去部分选民信任的风险。
评论